《说文》205页《隶辨》533页《隶辨》534页
形声字。从犬,敝声。本义为仆倒﹑向前倒下。《说文》:“獘,顿仆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獘本因犬仆制字,叚借为凡仆之称。”“獘”或从死作“斃”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射其左(车左御者),越于车下;射其右(车右武士),斃于车中。”由本义引申为失败﹑垮掉,再引申为死﹑死亡﹑枪毙等义。小篆为从犬﹑敝声,或体为从死﹑敝声;隶楷文字分别由《说文》小篆(獘)及或体(斃)演变而来。现代汉字整理时将“獘”作为“斃”的异体字淘汰;“斃”字笔画较多,为书写方便,从俗制出一个从死﹑比声的新形声字“毙”。(郭小武 叶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