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ǎn晓纽、谈部;晓纽、琰韵、虚检切。
《说文》204页《甲金篆》680页
形声字。从犬,僉声。篆书为左“犬”﹑右“僉”,隶书“僉”下作“灬”;楷书由小篆演变而来,写作“獫”。现代汉字简化时,“僉”字据草书简化成“佥”,“獫”因此类推简化为“猃”。本义为长嘴犬。《说文》:“獫,长喙犬。一曰黑犬黄头。”《诗·秦风·驷𬴋》:“𬨎车鸾镳,载猃歇骄。”毛传:“猃,歇骄,田犬也。长喙曰猃,短喙曰歇骄。”“歇骄”即“猲獢”。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叫“猃狁”,也写作“𤞤狁”“荤粥”“獯鬻”“薰育”“荤允”等,战国后称匈奴。“猃狁”从“犬”,“狄”也从“犬”,所谓北方犬种,可能与以犬为图腾或族徽的原始崇拜习俗有关。(郭小武 叶青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