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金篆》682页《说文》205页《甲金篆》683页
形声字。从犬,蒦声。本义为打猎时猎得禽兽。《说文》:“獲,猎所獲也。”商代甲骨文有“获鹿”﹑“获麋”﹑“获虎”﹑“获豕”﹑“获兔”﹑“获雉”﹑“获象”﹑“获夒(猱)”等。《易·解》:“田(打猎)获三狐,得黄矢。”由猎得禽兽引申指猎得的禽兽,由猎得引申为捉住﹑俘获﹑得到﹑取得等义。“获”的初文为“隻”,从隹(短尾鸟)﹑从又(手),是个会意字,表示捕鸟在手,西周中期史密簋:“周伐长必,隻(获)百人。”秦简演变成从犬(犬为助猎能手)﹑蒦声的形声字,以后字形一脉相承。现代汉字简化时,《简化字总表》采用了民间的写法将“獲”简化为“获”。注意:“隻”,《说文·隹部》:“隻,鸟一枚也。”这个“隻”是“祇(只)”的本字。(郭小武 叶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