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Images/ziyuan/pu/201426513z8j.png)
《甲文编》277页《汉语字形表》240页《说文》129页《郭店》98页《篆隶表》412页
形声字。从贝,囗声。商代金文有⚪字(《商周金文录遗》15号⚪鼎),即“圓”之初文(西周金文“睘”作
,“袁”作
,均从“⚪”得声)。在甲骨文中,由于锲刻不便,圆形往往被刻成方形。于是又加“鼎”旁作
(字形1),以明确字义(鼎之三足者为圆鼎)。“鼎”旁后讹省为“貝”(参见卜部“貞”字条﹑刀部“則”字条),字遂作“員”。本义是圆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員。”(规:画圆的工具。矩:画方的工具)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員者常转。”高诱注:“轮丸之属也。”这个意思后来写作“圓”。假借指物数。《说文》:“員,物数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数木曰枚﹑曰梃,数竹曰箇,数丝曰紽﹑曰总,数物曰員。”《淮南子·说山》:“不中員呈。”《汉书·尹翁归传》:“责以員程,不得取代。”颜师古注:“員,数也。”也指人数。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今少一人,愿君即以遂(毛遂,人名)备員而行矣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吏員自佐史至丞相,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。”又借为“云”,音yún。1.助词,无实义。《书·秦誓》:“日月逾迈,若弗員(云)来。”2.动词,说。郭店楚墓竹简《缁衣》:“《寺(诗)》員(云):‘(淑)人君子,其仪弌(一)也。’”新中国成立后,“貝”简化为“贝”,“員”类推简化为“员”。(冀小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