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222页
形声字。从心,倉声。本义为悲伤,读作chuàng。《说文》:“愴,伤也。”《玉篇·心部》:“怆,悲也,伤也。”《礼记·祭义》:“霜露既降,君子履之,必有凄怆之心,非其寒之谓也。”唐代诗人陈子昂《登幽州台歌》中的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”,至今仍脍炙人口。又用同“仓”,义为仓促﹑慌乱,如“怆慌”﹑“怆惶”。由悲伤引申为失意的样子,多以“怆恍”一词出现,读作chuǎng。“怆慌”“怆惶”及“怆恍”均为叠韵联绵词,且当属同源而字形略变。小篆为左“心”﹑右“倉”;楷书由小篆演变而来,写作“愴”。现代汉字简化时,“倉”据《说文》奇字简化为“仓”,“愴”因此类推简化作“怆”。(郭小武 叶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