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fēng帮纽、侵部;非纽、东韵、方戎切。

《甲骨文字典》1429页《汗简注释》216页《说文》284页《楚帛书》59页《甲金篆》932页《马王堆》541页

“风”,《说文》以为形声字。从虫,凡声。按甲骨文假凤为风,本为象形字,像凤鸟高冠修尾之形,如字形1。后加凡为声,且增画凤尾之珠毛纹饰,如字形2。金文将凤尾纹饰与凤体分离,并移置声符“凡”之下,如字形3(薛尚功《历代钟鼎彝器款识》卷十南宫中鼎二“风”字作,鼎三作,皆有讹,但两相比勘,可知其左作古“凤”字,其右作“”形)。此字形右旁之“”,为后代风字之滥觞。三个珠毛尾饰省其二,则作“”,再省尾饰之下部,则成《说文》古文的写法,如字形4;若省尾饰的上部,则成楚帛书的写法,如字形5。字形4和字形5“凡”字右边旁出一笔,是战国楚文字的特殊写法,在郭店简﹑包山简中很常见。字形5所从尾饰下部,其形如古文“虫”字,《说文》小篆从虫,当是因此而误。此误积非而成是,经过隶变逐渐发展成楷书“風”。“风”是“風”的简化字,中间的“”只是一个记号,没有表音或表意的作用。至于字形6﹑7的写法,皆形之隶变讹体。《说文》误认古文风从日,小篆风从虫,故综合两者而为之解曰:“风动虫生,故虫八日而化。”这显然是不足为据的。“风”是一种因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的现象。《说文》:“风,八风也。”《诗·郑风·萚兮》:“萚兮萚兮,风其吹女。”引申为像风那样快,如风行。风有流行的特点,有如社会习惯,故又引申为风俗﹑风气,如蔚然成风﹑移风易俗。又引申为风景﹑风光。又指民歌,如采风。又引申为外在的姿态,如作风﹑文风,再引申为风声﹑消息等。作动词,指借风力吹干吹净,虚化引申为教育﹑感化。通“”,讽谏。《诗·小雅·北山》:“或出入风议,或靡事不为。”又指讽诵。宋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辩》:“先须熟读《楚辞》,朝夕风咏,以为之本。”(林志强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0 10:18: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