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jiǎ见纽、葉部;见纽、狎韵、古狎切。

《甲文编》545页《类编》428页《篆隶表》1048~1049页《楚系简帛》1054~1055页《说文》308页

象形字。像动物身上起保护作用的硬壳,其上常有交错的纹路,或由鳞片连缀而成。字形在甲骨文中最初有两种写法:或作“”,或作“󲼴”。二字最初有别,前者用于“上甲”之类的人名,后者用于干支。后来多借“”来表干支,以至于“󲼴”这种写法到战国以后即不传。“甲”字在战国楚系文字中有“”和“”两种异体,随着楚国的灭亡而消失。秦系文字将中间一竖拉长作“”,《说文》小篆作“󳭱”,汉印中写作“”,最后演变成楷书“甲”。本义即指鳞甲。《大戴礼记·易本命》:“有甲之虫三百六十,而神龟为之长。”引申为“铠甲”,即古代军人作战时穿的革制护身服,上面缀满金属硬片,以防止兵刃的伤害。《书·说命中》:“惟甲胄起戎。”有人认为此义是甲的本义,但从逻辑上讲,当是人类注意到某些动物具有天然的保护后,于是模仿其功能而造盔甲。同样由于功能上的相似,甲又引申指人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层,即指甲。《管子·四时》:“西方曰辰,其时曰秋,其气曰阴,阴生金与甲。”尹知章注:“阴气凝结坚实,故生金为爪甲也。”还引申为草木萌生时的外皮。《说文》:“甲,东方之孟,阳气萌动,从木戴孚甲之象。”这成为后世最常用的义项。(王颖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4 19:34: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