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196页《汉印徵》卷9,13页《隶辨》497页
形声字。从長,隶声。長和髟形近,故或从髟作𩭞。隶与聿形音并近,故或从聿作肆,并逐渐取代𨽸成为正体,并一直保留到楷书字形中。𨽸(肆)字本义为伸展或扩展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二年》:“伯父若肆大惠,复二文之业,弛周室之忧。”杜预注:“肆,展放也。”引申为放肆,恣肆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昔周穆王欲肆其心,周行天下。”又从本义引申为陈列。《诗·大雅·行苇》:“或肆之筵,或授之几。”毛传:“肆,陈也。”特指死后陈尸示众。《周礼·秋官·掌戮》:“凡杀人者,踣诸市,肆之三日。”郑玄注:“肆,犹申也,陈也。”又引申为行列。《周礼·春官·小胥》:“凡县钟磬,半为堵,全为肆。”郑玄注:“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。”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歌钟二肆,及其镈磬。”杜预注:“肆,列也。县钟十六为一肆,二肆三十二枚。”(孟蓬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