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éng禅纽、耕部;禅纽、清韵、是征切。
《甲文编》550页《类编》349页《楚系简帛》1062页《说文》309页《篆隶表》1051~1052页
指事字。“成”字商代甲骨文从戌﹑从丁,戌与戊虽同属斧类兵器的象形,字形相近,但在甲骨文中还是有区别的,戌作“”,戊作“”,前者的刃部较后者宽大,应是不同的兵器。这种差别在各个时期的文字中一直存在。春秋时期,下方写作短竖的“丁”与上面“戌”的短横相连,并在短竖的中部加点作装饰,战国时期曾出现变点为横的异体。秦汉时写作“”或“”,至楷书将右上角与整体相连的一笔变为相对独立的点,“成”字才最后定型。本义是完成。《说文》:“成,就也。”《诗·周南·樛木》:“乐只君子,福履成之。”引申为成熟﹑成年。《淮南子·天文》:“地不发其阳,则万物不成。”《左传·哀公五年》:“齐燕姬生子,不成而死。”杜预注:“不成,未冠也。”又引申为成就﹑成绩,唐李白《化成寺大钟铭》:“少蕴才略,壮而有成。”另有“成为”﹑“变成”之义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玉不琢,不成器。”此外还进一步引申为成全﹑和解﹑大等义,不能一一尽述。(王颖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