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cái从纽、之部;从纽、咍韵、昨哉切。

《汉语字形表》231﹑232页《郭店》96页《说文》126页《篆隶表》401页

指事字。商代甲骨文作(字形1),西周金文作(字形4),均像草木自“󲴲(象征地面)钻出之形。为便于锲刻,甲骨文将其轮廓化,写作(字形2)(字形3)。其中字形3的写法在先秦文字中最为常见,逐渐演变为后世的楷书。“才”,本义指草木初生。《说文》:“才,草木之初也。”引申指才质。《集韵·咍韵》:“才,质也。”清徐灏《说文解字注笺·才部》引李阳冰曰:“凡木阴阳﹑刚柔﹑长短﹑小大﹑曲直,其才不同用而各有宜,谓之才。其不中用者谓之不才。引之则凡人物之才质皆谓之才。”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今有不才之子,父母怒之弗为改,乡人谯之弗为动,师长教之弗为变。”又指才能。汉王充《论衡·实知》:“人才有高下,知物由学,学之乃知,不问不识。”又指有才能的人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必取贤敛才焉。”从本义引申,又指刚刚(表示时间)清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才,引申为凡始之称。”《晋书·谢混传》:“才小富贵,便豫(干预)人家事。”又指仅仅(表示程度)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湿余水》:“林鄣邃险,路才容轨。”(这两种用法的“才”后来写作“纔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又简化为“才”)在古文字材料中,“才”多用于假借义:1.借为“在”(音zài令彝:“隹(惟)八月,辰才(在)甲申。”盂鼎:“王才(在)宗周令(命)盂。”2.借为“哉”(音zāi师询簋:“哀才(哉)今日,天疾畏(威)降丧。”马王堆汉墓帛书《老子》乙本:“吾何以知其然也才(哉)?”(冀小军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4 20:45: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