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文编》468页《说文》257页《篆隶表》875页
形声字。从手,它声。俗体作“拖”。《说文》无“拖”字。“拕”在甲骨文中从从它,左右无别,为会意字。《甲骨文字典》:“从从它,与《说文》拕字篆文略同。屈翼鹏谓象以手拖蛇之形,即后世之拖字。《殷虚文字甲编考释》可从。”殷墟卜辞中一般用作人名。本义是拉﹑拽。《广韵·歌韵》:“拕,曳也。俗作拖。”《汉书·严助传》:“拕舟而入水。”宋梅尧臣《八月十五日夜有怀》:“天为水苍玉,月拕潭面冰。”引申为下垂。被牵引的东西往往拖在后面,由此引申为不及时做,延长时间。(方东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