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255页《隶辨》692页
形声字。从手,𠯑声。《说文》本作“𢬸”,在隶变以后“𠯑”“舌”相混,因而就写作“括”。常用义为结扎﹑捆束。《广雅·释诂四》:“括,结也。”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主人既小敛,袒括发。”明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内狼于囊,遂括囊口,肩举驴上。”引申为包容﹑包括。又引申为搜求,有囊括他人物品之义。又作“佸”,意思是至。清王念孙《广雅疏证·释沽一》:“括﹑佸﹑会,古声义并同,故《广雅》括﹑会俱训为至也。”《诗·小雅·车舝》:“匪饥匪渴,德音来括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括,本又作佸。”(方东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