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uān晓纽、元部;晓纽、桓韵、呼官切。
《说文》200页《汉印徵》卷10,2页《隶辨》162页《篆隶表》680页《银雀山》323页
形声字。从馬,雚声。该字在汉代演变的一个趋势是字形的讹混。声旁雚字上部本像鸟的毛角,后来与艸字写法相混,楷书字形即承此而来;而有的字形甚至跟止形相混,写作。该字在汉代的另一个演变趋势是简化,一是省去声旁中的“吅”成为,在此基础上出现了。另一种写法是把雚字上部简写为一点一横,写作。该字本义为一种马的名字。假借为“歡”(欢)。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:“君若𬴐焉,好逆使臣,滋敝邑休怠,而忘其死,亡无日矣。”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:“武子退,使行人告曰:‘小国之事大国也,苟免于讨,不敢求贶。得贶不过三献。今豆有加,下臣弗堪,无乃戾也。’韩宣子曰:‘寡君以为𬴐也。’”《管子·形势》:“父母不失其常,则子孙和顺,亲戚相𬴐。”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吾始与公子𬴐,今俱为两国将,不忍相攻。”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故进百金者,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,得以交足下之𬴐,岂敢以有求望邪!”《新唐书·叛臣传下·高骈》:“用之者,鄱阳人,世为商侩,往来广陵,得诸贾之𬴐。”由于本义久废,“驩”字实际上成了“歡”的异体字,所以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》将“驩”字作为“歡”(欢)的异体字加以废弃。(孟蓬生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