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金篆》939页《古文典》1112页《金文编》883页《郭店》184页《说文》286页《马王堆》546页
会意兼形声字。从土,从匀,匀亦声。从土之字,战国文字或从立,此字亦然,如字形2。声符方面,“均”字战国文字或从旬声,如字形1(《说文》“旬”字古文作,与同)。旬﹑匀声同。秦代以后,字形比较固定。隶变楷化,逐渐形成“均”字。“均”的本义是均匀,公平。《说文》:“均,平,遍也。”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”引申为普遍﹑等同﹑协调,作副词则指皆﹑都。通“畇(耘)”。治田。《大戴礼记·夏小正》:“(正月)率农均田。”孔广森补注:“均,读为耘。”“均”又读yùn,指古代音乐术语。在十二律中,以任何一律为宫所建立的音节都称“均”。如黄钟均。又为古代校正乐器音律的器具。又同“韻(韵)”。《文选·成公绥〈啸赋〉》:“音均不恒,曲无定制。”李善注:“均,古韵字。”(林志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