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í並纽、歌部;並纽、支韵、符羁切。
《金文编》209《类编》62页《说文》67页《睡甲》46页《楚系简帛》262页《汗简》11页《战文编》195~196页
象形字。西周金文从又(手)剥取兽皮,像兽头及躯干,像剥取之皮,所谓“合体象形”。时手可左可右,至春秋固定于右,籀文皮字上体作,则头﹑躯﹑皮已不可辨识。战国时,又或作寸,但没取得主流地位(又与寸是形义皆近偏旁的更替)。皮字上体多作﹑﹑﹑﹑﹑﹑﹑﹑,此皆西周之头﹑躯﹑皮之变体,讹变严重者“头”作﹑﹑﹑﹑﹑﹑,皆之变体。《说文》规范作,从又为省声,是所谓的理据重构。隶变后楷书作皮,笔意与笔势变化结合,成为记号字。《说文》本义是剥取的兽皮。九年卫鼎:“(豵,小猪)皮二。”云梦秦简《秦律十八种·田律》:“食其肉而入皮。”通“彼”,代词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周易》:“公射取皮在穴。”胤嗣𫲨𧊒壶:“于皮新𡉣(野)。”通“罢”,惫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周易》:“或鼓或皮。”用作地名。云梦秦简《编年纪》:“(昭王)二年,攻皮氏。”用作姓氏。战国韩戈“皮氏”。人名。叔皮父簋:“乍铸叔皮父尊𣪘。”(张标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