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文编》341~343页《说文》104页
形声字。《说文》:“盨,从皿,須声。”“盨”字在西周中晚期虽以从皿为主流,但增繁变异形式极为纷繁,或增从金﹑从米﹑从升或斗,也有增形后又省去原有义符皿而只从金﹑米﹑升或斗等形式,本字谱从简未尽列。小篆承从皿的主流写法。现代汉字简化,因声符简化而类推作“𪾔”。本义是古代一种盛器,用以盛放黍稷稻粱,其源出自簋,基本形制为椭方,敛口,鼓腹,双耳,圈足或四足,有盖,其盖可以仰置以盛物。西周凫叔𪾔:“凫弔(叔)乍(作)中(仲)姬旅𪾔,凫弔其万年永及中姬宝用。”𪾔器始兴于西周中期,至春秋前期已近消失,所以其名称不见于经传。《说文》虽收“𪾔”字,但已不知𪾔为何物,故误说为“㯯𪾔,负戴器也”。(金国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