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ì从纽、支部;从纽、霁韵、在诣切。
《说文》71页
形声字。从目,此声,形旁目是眼睛的象形字,表示所在字的本义与眼睛有关。声旁此是会意字,甲骨文作从人从止,会以足蹋人意,为“跐”之初文,于眥表音,眥与此并齿头音﹑支部。《说文》始加收录,隶变后楷书作眥或眦,是小篆的笔势变化。现代整理汉字时,以眦为正体,将眥作为异体淘汰。异体另有𥈐,见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下》“睚𥈐之忿”,使用极少。或以“疵”为眥,非是。故书或讹作“肶”(pí,牛百叶)。《晏子春秋·谏下》:“衣不务于隅肶之削”,《淮南子·齐俗》作“眥”。《说文》本义是“目匡”,即眼眶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离朱﹑子羽方昼拭眥扬眉而望之,弗见其形。”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。”引申指衣领交接处。《尔雅·释器》:“衣眥谓之襟。”郝懿行义疏:“盖削杀衣领以为斜形,下属于襟,若目眥然也。”《淮南子·齐俗》:“不务于奇丽之器,隅眥之削。”通“瘠”,瘦弱。《后汉书·东海恭王强传》:“皆吐血毁眥。”(张标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