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文编》388页《金文编》778页《金文编》780页《金文编》782页《汉简》7页《说文》254页《金石典》26页《隶辨》222页《金石典》26页
形声字。从手,昜声。金文中的“扬”字形繁简不一,构字部件位置不定,形体多样。一般认为作双手捧玉上举对日颂扬状。所捧玉形多为圆形的玉环,也有玉串。有时一个字形中玉环﹑玉串都出现。意思是颂扬。师方彝:“敢对扬天子丕显休。”“对扬”即答谢恩惠。甲骨文中“扬”不从手,金文中有的不从手,本于甲骨文;大多有手形,但手只是作为身体的一部分,特征不明显。到战国时期,字形中出现攴,取代手形。到小篆时则明确以手作为形符了。楷书的扬本于小篆。作“揚”。简化字扬是仿照草书而成。本义是飞起﹑高升。《诗·小雅·沔水》:“𫛣(yù,疾飞的样子)彼飞隼,载飞载扬。”由本义引申出举起﹑仰﹑提高声音﹑彰显﹑传播等意义。甲骨文中的,用作“飞扬”之“扬”。《合集》3343:“鬼方昜。”(鬼方——与商为敌之国——的人马如飞般逃跑了)有时也作人名﹑地名。(方东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