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mǐn明纽、之部;明纽、轸韵、眉殒切。

《甲文编》139页《甲骨文字典》333页《金文编》211页《战文编》196页《古文典》130页《说文》67页《汉印徵》卷3,20页《篆隶表》211页《隶辨》390页

会意兼形声。商代甲骨文从又(或攴)从每,每亦声。形旁又为手之象(攴为手持器具之象),表示敏的本义与手相关;形旁兼声旁每从女或母,表示敏的本义与女师相关且表声,敏与每声韵并同。每为敏字源头﹑声首,甲骨文已见此字。初始每即兼表敏。天亡簋:“每扬王休(恩德)于尊簋。”后为造分化字敏。西周承袭了商代从又从每的主流结构,战国时则改为以从攴从每为主流。《说文》厘定作从攴,每声(每亦当表义)。隶变后楷书作敏,主要是笔势变化。或作“󶹎”,俗体。《说文》本义为敏捷,盖取意于手持女师以求知,或女师持械施教启智。𠩺簋簋盖:“女(汝)敏可事(使)。”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君子欲讷于言,而敏于行。”陶玺印文有“敏事”。引申指聪明,不鲁钝。何尊:“顺(训)我不󷿁(敏)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”引申指勤勉。盂鼎:“敏朝夕入讕(谏)。”引申指恭敬(见上“天亡簋”例)。金文用作地名。敔簋:“(南淮夷)(入)﹑昴﹑参泉﹑裕﹑敏阴﹑阳洛。”亦用作人名。十五年寺工铍:“寺工敏。”(张标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9 15:10: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