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文编》10页《楚系简帛》21页《说文》8页《篆隶表》10页
形声字。从示,齊省声。始见于春秋文字。本义是指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典礼前整洁身心以示虔敬的活动。《说文》:“齋,戒洁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正月纪》:“天子乃斋。”高诱注:“《论语》曰:‘斋必变食,居必迁生,自禋洁也。’”引申之亦有庄重﹑恭敬之义。《广韵·皆韵》:“斋,庄也,敬也。”春秋文字中,“斋”字本是从示﹑齐声,“”乃古“齐”字。战国时期,“齐”字下多加两横为饰笔,作“”,于是便将“斋”字所以“示”旁上部的两横与“齐”字下部的两横重合,这种现象在古文字中被称为“借笔”,使“斋”字变为《说文》所说的“从示,齊(齐)省声”的一个字。秦代小篆承袭战国文字的写法,变化不大。汉代文字中由于隶变的缘故,“斋”字字形变化较大,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“斋”字的声旁“齊(齐)”字上(参“齊(齐)”字条)。另外,汉代还出现类似早期春秋文字从示﹑齐声的“斋”字,作“”,作为“斋”字的异体。现在简化字则将“斋”变为上部从“文”﹑下部从“而”的一个字。(白于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