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文编》11页《说文》8页《篆隶表》10页
形声字。从示,垔声。本义是指一种祭名。古人升烟以祭天,先烧柴升烟,再加牲体及玉帛于柴上焚烧,因烟气上达以致精诚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:“以禋祀祀昊天上帝。”郑玄注:“禋之言烟,周人尚臭,烟,气之臭闻者……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,或有玉帛,燔燎而升烟,所以报阳也。”墙盘:“义其禋祀。”嘉鼎:“是唯哀成叔之鼎,永用禋祀。”“禋”字即用此义。引申之也泛指虔诚的祭祀。《说文》:“禋,洁祀也。一曰精意以享为禋。”蔡侯盘:“禋享是以。”“禋”字即用此义。西周文字中“禋”字从宀﹑从示﹑从火,西声;或从宀,煙(烟)声。春秋文字则演变为从示垔声。战国文字继承春秋文字,但仍保留西周文字中的“宀”旁,秦代及秦代以后的“禋”字则是春秋“禋”字的延续,虽书体有变化,但字形结构未变。(白于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