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玺》232页《类编》272页《说文》144页《睡甲》109页《银雀山》249页《篆隶表》476页
形声字。战国文字作“厶”,这一字形即《韩非子·五蠧》所谓:“古者苍颉之作书也,自环者谓之私,背私谓之公。”而《说文·厶部》云:“奸衺也。《韩非》曰:苍颉作字,自营为厶。”则“厶”本为表意字。或又添加了义符“禾”字,以“私”作为“厶”的假借字。《古玺汇编》4622:“私玺”,即是“厶”的假借。《说文》:“私,禾也。从禾,厶声。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。”依此,“私”的本义本是私人所拥有的“禾”。由此引申出“自己”﹑“独自”﹑“私人”之义,与“公”相对。《诗·小雅·大田》:“雨我公田,遂及我私。”后也指“私情”﹑“私欲”﹑“私利”等,由此引申出“渺小”之义。“私”也指“私爱”﹑“私惠”等义。《释名·释言语》:“私,恤也;所恤念也。”所以古代也称宠臣﹑陪臣﹑家属等为“私”,女子或称姊妹之夫亦为“私”,《诗·卫风·硕人》:“谭公维私。”有时也称燕居独处为“私”。《诗·周南·葛覃》:“薄汙我私。”毛传:“私,燕服也。”引申为称“私生活”﹑“隐私”﹑“秘密”﹑“私通”等为“私”,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退而省其私。”也称“私处”﹑“小便”等为“私”。(王志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