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文编》308页《战文编》481页《说文》144页《睡甲》109页《篆隶表》477页
形声字。甲骨文作“术”,像禾苗之形。甲骨文假借为“述”:“丁丑卜,宾贞:父乙允术(述)多子?”(《合集》3238正)战国文字承之,但有所讹变。《说文》或体即由此而来。后来添加了“禾”旁,作“秫”。《说文》:“秫,稷之黏者。从禾﹑术,象形。术,秫或省禾。”《尔雅·释草》:“众,秫。”郭璞注:“谓黏粟也。”邢昺疏:“众,一名秫,谓黏粟也。《说文》云:稷之黏者也。与穀相似,米黏。北人用之酿酒,其茎秆似禾而粗大者是也。”则“秫”的本义是一种黏粟,可以酿酒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钟氏》:“染羽以朱湛丹秫。”郑玄注:“丹秫,赤粟。”朱骏声通训定声云:“今北地谓高粱之粘者为秫,亦曰胡秫,盖古语也。”也通假为“鉥”,指一种长的针。(王志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