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文编》500页《汉语字形表》278页《楚系简帛》593页《说文》144页《篆隶表》475页
形声字。金文作“”,像谷穗饱满之形,故“穆”有“嘉禾”之意。或下增“彡”字,为装饰笔画。后来演变过渡为“穆”字,象形之义渐失,其右旁又与《说文·彡部》训为“细文也”的“㣎”字混同无别,成为了一个形声字。虢叔旅钟:“穆穆秉元明德。”(《集成》1.238)用为形容词。《说文》:“穆,禾也。从禾,㣎声。”但是“穆”字的本义在出土文献或传世文献中未见使用,多数假借为“㣎”。段玉裁注:“凡经传所用穆字,皆叚(假)穆为㣎。㣎者,细文也。……凡言穆穆﹑于穆﹑昭穆,皆取幽远之义。”《书·舜典》:“宾于四门,四门穆穆。”孔传:“穆穆,美也。”也引申为“敬穆”﹑“肃穆”等义。又训为“信”﹑“厚”﹑“纯”﹑“悦”等。也通假为“睦”﹑“缪”﹑“谬”﹑“默”等。(王志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