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邪纽、之部;邪纽、止韵、嫠史切。

《说文》216页《甲金篆》723页《隶辨》354页

形声字。从立,矣声。小篆作左“立”﹑右“矣”,或作左“立”(形符)﹑右“巳”(声符);隶楷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,写作“竢”。现代汉字整理时,“竢”作为从人﹑矣声的“”的异体字被淘汰。本义为等待。《说文》:“竢,待也。”《说文》有用通行同源字注释生僻同源字的惯例。“待”就是“竢”(俟)的通行同源字。依此例推用到今天,可说“等”也是“待”的更为通行的同源字。当然,同源字必须具有较严谨可控的音近义通的源头上的联系,并不能随便拉扯。“竢”(俟)在上古也是舌头声母,由同声符系列的“台”字可知;“竢”(俟)“待”古韵同部。“等”与“待”一样声符为“寺”,古本同音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冀枝叶之峻(高大)茂兮,愿竢时乎吾将刈。”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恭承嘉惠兮,竢罪长沙。”颜师古注:“竢,古俟字。”(郭小武 叶青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4 17:59: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