段注本《说文》199页(原从“弔”,改从“弟”)《甲金篆》355页
形声字。“第”初文为“弟”,后加形符“竹”成为形声字“第”,从竹,弟声。清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·竹部》:“第,次也。从竹﹑弟。”又云:“此见《毛诗正义》卷一之一引《说文》。其在弟部抑竹部,今不可知。要孔冲远所据有此篆无疑。”(按,段注本原篆作,恐有误。“弟”《说文》小篆作,为“弔”。汉印“第”字从弟而非从弔可证段篆误。今改篆如上)《吕氏春秋·原乱》:“乱必有第。”高诱注:“第,次也。”引申为等级。《后汉书·孝献帝纪》:“试儒生四十余人,上第赐位郎中,次太子舍人,下第者罢之。”由此而引申之,科举应试合格称为“及第”。唐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能取进士第。”引申之,古代按一定品级为王侯功臣等官员建造的大宅院亦称“第”,后也通称上等房屋为“第”。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“天子为治第。”“治第”即建造宅第。(严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