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说文》96页《汉印徵》卷5,2页《甲金篆》287页
形声字。从竹,戔声。字亦作“牋”,从片,戔声。今简化字作“笺”。“笺”本义是古书注释的一种。《说文》:“箋,表识书也。”《广雅·释诂四》:“笺,书也。”作为古书注释的一种,“笺”最早见于汉郑玄注毛诗,称为郑笺。唐孔颖达《毛诗正义》:“郑于诸经皆谓之‘注’,此言笺者……记识其事,故特称为‘笺’。”“笺”也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体裁。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文吏试笺奏。”“笺”又指精美的小幅纸张,用以题咏或写书信。唐李商隐《送崔珏往西川》:“浣花笺纸桃花色。”亦用以称书信。宋曾巩《回泉州陈都官启》:“特枉长笺。”(严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