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合集》16184《小屯南地甲骨》334页《金文编》55页《古文典》124页《楚系简帛》360页《说文》98﹑70页
形声字。甲骨文初文像矢在器中形,为象形字。两周金文其矢尾讹变为似“茍”字上部,其矢杆与箙形组合与“用”字相似,遂演变为小篆“”字。战国文字又或追加形符“革”作“鞴”,或追加形符“
”作“
”,二字皆为“”之繁文。后“”字另作他用,久借不还,遂另造了一个形声字“箙”字来表示其本义。“箙”是古代用竹﹑木或兽皮等做成的盛箭器具。《说文》:“箙,弩矢箙也。从竹,服声。”《玉篇·竹部》:“箙,矢器,藏弩箭为箙。”毛公鼎“鱼箙”,指鱼皮做的箭袋,“箙”用其本义。《合集》320“一牛”,“”读为“疈”,是一种用牲法。望山楚简“箙玉”,“箙”读为“佩”。(严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