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汉语字形表》219页《说文》119页《篆隶表》376页;
形声字。从木,各声。本义是树木的长枝条。《说文》:“格,木长皃。”王筠句读:“盖谓枝条长也。”北周庾信《小园赋》:“草树混淆,枝格相交。”引申指张网的木柱。《庄子·胠箧》:“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,则兽乱于泽矣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削格所以施罗网也。”又指架子。《字汇·木部》:“格,庋格,凡书架仓架皆曰格。”《周礼·地官·牛人》:“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。”郑玄注:“互,若今屠家县(悬)肉格。”又指格子,框子。宋沈括《梦溪笔谈·故事一》:“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。”又指格式,标准。《字汇·木部》:“格,格样,法则也。”《礼记·缁衣》:“言有物而行有格也。”又引申指栅栏。唐杜甫《潼关吏》:“连云列战格,飞鸟不能逾。”仇兆鳌注:“战格,即战栅,所以捍敌者。”又指阻止。《小尔雅·广诂》:“格,止也。”《字汇·木部》:“格,沮隔不行。”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:“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,窦太后义(议)格,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。”又指抵挡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服者不禽(擒),格者不赦。”又指击,打。《后汉书·董宣传》:“叱奴下车,因格杀之。”又假借为“𢓜”,至,来。《尔雅·释诂上》:“格,至也。”又《释言》:“格,来也。”《书·舜典》:“帝曰:‘格,汝舜。’”孔传:“格,来。”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神之格思,不可度思。”毛传:“格,至也。”引申指推究。《字汇·木部》:“格,穷究。”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致知在格物,格物而后知至。”(冀小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