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说文》126页
形声字。从木,朔声。长矛。《说文》:“槊,矛也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纪十四》:“(段文鸯)遂下马苦战,槊折。”宋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酾酒临江,横槊赋诗。”字本作“矟”。唐慧琳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六十一“槊刃”条注:“槊,俗字也,正体从矛作矟。”《释名·释兵》:“矛长丈八尺曰矟,马上所持,言其矟矟便杀也。”晋庾翼《与燕王书》:“今致朱漆弰弱弓一弄,丈八矟一枚。”《晋书·刘迈传》:“玄曾于仲堪厅事前戏马,以矟拟仲堪。”因“矟”的声旁“肖”与shuò音相差较大,最终被从“朔”声的“槊”字所取代。(冀小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