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聿遹聿曰于越粵 |
字源 | jiuət聿(欥):jiuət遹(同音) jiuət聿:jiuat曰于越粵(物月旁轉) 《書·湯誥》:“聿求元聖。”傳:“聿,遂也。”《後漢書·傅毅傳》:“二志靡成,聿勞我心。”注:“聿,辭也。”《詩·大雅·緜》:“聿來胥宇。”箋:“聿,自也。”《爾雅·釋詁》:“聿,自也。”《詩·唐風·蟋蟀》:“歲聿其莫。”傳:“聿,遂也。”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聿懷多福。”注:“聿,惟也。”《穆天子傳》卷一:“聿將六師。”注:“聿,猶曰也。”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:“聿爲改歲。”師古曰:“聿,曰也。”《文選·班固〈幽通賦〉》:“聿中龢爲庶幾兮。”曹注:“聿,惟也。”字亦作“欥”。《漢書·敍傳上》:“欥中龢爲庶幾兮。”師古曰:“欥,古聿字也。” 《爾雅·釋詁》:“遹,自也。”字與“聿”通。《詩·大雅·文王有聲》:“遹駿有聲,遹求厥寧,通觀厥成。”又:“遹追來孝。”《三國志·魏書·明帝紀》注引《獻帝傳》作“聿追來孝”。按:“遹﹑聿(欥)”實同一詞。 《廣雅·釋詁四》:“曰,詞也。”《廣韻》:“曰,辭也,於也。”《儀禮·士虞禮》:“曰哀子某。”注:“曰,辭也。”《詩·齊風·園有桃》:“子曰何其?”箋:“曰,於也。”《陳風·東門之枌》:“穀旦于差。”箋:“于,曰也。”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于民生之不易。”注:“于,曰也。” 《廣韻》:“越,于也,於也。”《書·微子》:“越至于今。”馬注:“越,于也。”《盤庚上》:“越其罔有黍稷。 ”傳:“越,於也。”《高宗肜日》:“越有雊雉。”傳:“越,於也。”《吕刑》:“越兹麗刑。”鄭注:“越,於也。”《詩·陳風·東門之枌》:“越以𩱛邁。”箋:“越,於也。”《大戴禮記·夏小正》:“越有小旱。”傳:“越,于也。記是時恒有小旱。” 《説文》:“粤,于也,審慎之詞者。《周書》曰:‘粤三日丁亥。’”今《書·召誥》作“越三日丁巳”。《爾雅·釋詁》:“粤,于也。”《廣韻》:“粤,辭也,于也。”段玉裁曰:“《釋詁》曰:‘粤于爰,曰也。爰粤,于也。爰粤于那都繇,於也。’粤與于雙聲。《詩》《書》多假越爲粤,箋云:‘越,於也。’又假曰爲粤。”按:在于的意義上,“曰﹑越﹑粤”實同一詞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4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