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景影景鏡鏡鑑光曠煌晃 |
字源 | kyanɡ景:yanɡ影(見影鄰紐,叠韻) kyanɡ景:kyanɡ鏡(叠韻) kyanɡ鏡:keam鑑(鑒監)(陽談通轉) kuanɡ光:khuanɡ曠(爌黋)(見溪旁紐,叠韻) huanɡ煌:huanɡ晃(熿)(匣母雙聲,叠韻) 《説文》:“景,光也。”《文選·張載〈七哀詩〉》:“朱光馳北陸,浮景忽西沈。”注引《説文》:“景,日光也。”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流景曜之韚曄。”注:“景,光景也。” 《廣韻》:“影,形影。”《吕氏春秋·功名》:“猶表之與影。”注:“影,晷也。”《淮南子·脩務》:“吾日悠悠慙于影。”注:“影,形影也。”字本作“景”。《詩·邶風·二子乘舟》:“二子乘舟,汎汎其景。”釋文:“景,如字,或音影。”疏:“景,指舟影。”《淮南子·道應》:“罔兩問於景。”注:“景,日月水光晷也。”《文選·曹植〈七啟〉》:“忽躡景而輕騖。”注:“景,日景也。”孫綽《天台山賦》:“或倒景於重溟。”注:“山臨水而影倒,故曰倒景也。”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正日景以求地中。”釋文:“景,本或作影。”《一切經音義》八:“景,葛洪《字苑》加彡作影。”按:有光則有影,故“景﹑影”同源。 《玉篇》:“鏡,鑑也。”段玉裁曰:“鏡亦曰鑑,雙聲字也。” 《説文》:“鑑,大盆也,一曰鑑諸,可以取明水於月。”徐灝曰:“鑑,古祇作監,从皿以盛水也。其後範銅爲之,而用以照形者,亦謂之鑑,聲轉爲鏡。”《廣雅·釋器》:“鑑謂之鏡。”《左傳·莊公二十一年》:“王以后之鞶鑑予之。”釋文:“鑑,鏡也。”《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光可以鑑。”釋文:“鑑,鏡也。”《國語·晉語一》:“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鑑。”注:“鑑,鏡也。”《晉語二》:“是天奪之鑑而益其疾。”注:“鑑,鏡也。”《晉語九》:“可以鑑而鳩趙宗乎?”注:“鑑,鏡也。”《吴語》:“王盍亦鑑於人!”注:“鑑,鏡也。”《詩·邶風·柏舟》:“我心匪鑒。”傳:“鑒,所以察形也。”《周禮·秋官·司烜氏》:“掌……以鑒取明水於月。”注:“鑒,鏡屬,取水者,世謂之方諸。”《考工記·輈人》:“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。”注:“鑒燧,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。”《淮南子·主術》:“借明于鑑以炤之。”注:“鑑,鏡也。”《廣雅·釋詁三》:“鑒,照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適音》:“谿極則不鑒。”注:“鑒,察也。” 《説文》:“光,明也。”《詩·齊風·南山有臺》:“邦家之光。”傳:“光,明也。”《釋名·釋天》:“光,晃也,晃晃然也。亦言廣也,所照廣遠也。”《廣雅·釋詁四》:“光,明也。”《釋詁三》:“光,照也。”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而少光王室。”注:“光,明也。”《楚辭·九歌·雲中君》:“與日月兮齊光。”注:“光,明也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能游冥冥者與日月同光。”注:“光,明也。”《本經》:“日月淑清而揚光。”注:“光,明也。” 《説文》:“曠,明也。”《玉篇》:“曠,光明也。”《廣韻》:“爌朗,寬明也。”《文選·王延壽〈魯靈光殿賦〉》:“鴻爌炾以爣閬。”注:“爌炾﹑爣朗,皆寬明也。”左思《魏都賦》:“或黋朗而拓落。”注:“黋朗,光明之貌。” 《一切經音義》七引《倉頡篇》:“煌,光也。”《廣雅·釋訓》:“煌煌,光也。”《文選·潘岳〈閑居賦〉》:“煌煌乎!”注引《倉頡篇》:“煌煌,光明也。”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煌火馳而星流。”薛注:“煌,火光也。” 《説文》:“晃,明也。”《廣雅·釋詁四》:“晃,明也。”《釋訓》:“晃晃,光也。”《文選·潘岳〈秋興賦〉》:“天晃朗以彌高兮。”注:“晃朗,明貌。”按:“爌朗﹑黋朗﹑晃朗”實同一詞。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“北爌幽都。”師古曰:“爌,古晃字。”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4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