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梃莛挺珽脡梃杖杖仗杖棖 |
字源 | dyenɡ梃:dyenɡ莛(叠韻) dyenɡ挺:thyenɡ珽脡(定透旁紐,叠韻) dyenɡ梃:dianɡ杖(耕陽旁轉) dianɡ杖:dianɡ仗(陽部同音) dianɡ杖:deanɡ棖(陽部叠韻) 《廣雅·釋器》:“梃,杖也。”朱駿聲曰:“竹曰竿,艸曰莛,木曰梃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殺人以梃與刃,有以異乎?”注:“梃,杖也。”又:“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。”《小爾雅·廣服》:“杖謂之梃。” 《説文》:“莛,莖也。”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以莛撞鐘。”集注引文穎:“莛,謂槀莛也。” 《考工記·弓人》:“於挺臂中有拊焉故剽。”注:“挺,直也。”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雖有槁暴不復挺者。”注:“挺,直也。” 《廣雅·釋器》:“珽,笏也。”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天子珽。”注:“珽之言挺然無所屈也。” 《公羊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與四脡脯。”注:“屈曰朐,申曰脡。”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鮮魚曰脡祭。”注:“脡,直也。”《儀禮·士虞禮》:“脯四脡。”注:“古文脡爲挺。”《鄉飲酒禮》:“薦脯五挺。”釋文:“挺,本作脡。” 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必操几杖以從之。”疏:“杖,所以策身。”《儀禮·喪服》:“杖各齊其心。”疏:“杖,所以扶病。”按:杖即今所謂拐杖。 《廣韻》:“仗,憑仗。”《史記·春申君列傳》:“仗兵革之彊。”字本作“杖”。解作“持”。《説文》:“杖,持也。”《書·牧誓》:“王左杖黄鉞。”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迫則杖戟相撞。”《漢書·武帝紀》:“衣繡衣,杖斧。”師古曰:“杖斧,持斧也。”《韓信傳》:“杖劍從之。”《張耳傳》:“杖馬箠。”《蘇武傳》:“杖漢節牧羊。”字亦作“仗”。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信仗劍從之。”按:“仗”是分别字,以别於名詞的“杖”。 《説文》:“棖,杖也。”段注:“未詳。”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4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