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臭殠嗅 |
字源 | thjiu臭殠(臰):thjiuk嗅(齅)(幽覺對轉) 《易·繫辭上》:“其臭如蘭。”虞注:“臭,氣也。”《説卦》:“巽……爲臭。”虞注:“臭,氣也。”《荀子·王霸》:“鼻欲綦臭。”注:“臭,氣也。”《正名》:“香臭芬鬱腥臊洒酸奇臭以鼻異。”注:“氣之應鼻者爲臭,故香亦謂之臭。”《廣韻》:“臭,凡氣之揔名。”《書·盤庚中》:“若乘舟,汝弗濟,臭厥載。”疏:“臭是氣之别名。古者香氣穢氣皆名爲臭。《易》云:‘其臭如蘭。’謂香氣爲臭也。《晉語》云:‘惠公改葬申生,臭徹於外。’謂穢氣爲臭也。” 《説文》:“殠,腐氣也。”《玉篇》:“殠,物傷氣也。”《廣韻》:“殠,腐臭也。”《漢書·楊敞傳》:“冒頓單于,得漢美食好物,謂之殠惡。”《楊王孫傳》:“其穿下不亂泉,上不泄殠。”字又作“臰”。《家語·六本》:“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臰。”《論衡·譴告》:“屈原疾楚之臰洿,故稱香潔之辭。”按:“臭﹑殠(臰)”本同一詞,“殠(臰)”是後起的分别字。 《説文》:“臭,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。”王筠云:“借臭爲齅也。” 《説文》:“齅,以鼻就臭也。从鼻从臭,臭亦聲。讀若畜牲之畜。”字亦作“嗅”。《論語·鄉黨》:“三嗅而作。”《玉篇》引作“三齅而作”。《漢書·敍傳上》:“不齅驕君之餌。”集注引應劭:“齅音六畜之畜。”師古曰:“齅,古嗅字也。”按:“齅”字大徐讀許救切,但依許慎﹑應劭應讀丑六切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4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