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即 |
字源 | “即”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一级字(第 901)字形图解图片 即 造字法:会义 解字参考: 皀 白 食 既 卿 向 “即”的拼音和发音口型j 的发音要领:发音时,舌尖抵住下门齿,舌面前部紧贴硬腭,气流从窄缝中冲出,摩擦成音。 í 的发音要领:发音时,嘴微张成扁平状,舌尖抵住下齿龈,舌面抬高,靠近上硬腭,声带颤动。 “即”的同族字表人部 饮食篇 食族(食族共计106字)上一字头:饪 下一字头:食
“即”的字形演变“即”的字源解说“皀”是“即”的本字。皀,甲骨文是象形字,字形像被盛满了的豆器顶部露出尖椎体形的白米饭,表示炊熟的米饭已经装盛上桌,即将开饭。有的甲骨文“皀”将豆器简写成,将尖椎体形的白米饭与豆器连写,弱化了豆器的象形。繁体甲骨文“皀”在豆器外围加上代表雾气的,表示满盛在豆器里的白米饭热气腾腾,香气扑鼻。当“皀”的动词本义“即将开饭”消失后,甲骨文加“人”(用餐者)另造“即”代替。即,甲骨文(人,用餐者)(皀,装在豆器里的白花花的热米饭),表示一个人跪坐在白花花、香喷喷的米饭面前,准备马上进食。“即”的简体甲骨文将满盛白米饭的豆器略写成“白”,省去了豆器的支脚。食,甲骨文表示一个人低头朝下张开大口,对着香气扑鼻的白米饭尽情享用。即,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。篆文略有变形,把“皀”写成。造字本义:动词,将白花花的热米饭装在豆器中,正要开饭就餐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“皀”写成,将篆文字形中的“人”写成“单耳旁”。古人称近食就餐为“即”;称餐毕离席为“既”。 附 字形演变线索分解:(皀); (即); (食); (白) 附一 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 即,即食也。从皀,卪聲。 附二 白话版《说文解字》: 即,入席就餐。字形采用“皀”作边旁,采用“卪”作声旁。 “即”的字义引申“即”的词汇分类①本义,动词:用豆器盛饭,正要就餐。 本义只见于古文(即席) 即,就食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将即席。——《礼记 • 曲礼》 席末取粮即稻。——《仪礼 • 公食礼》 鼎有实,我仇有疾,不我能即。——《易 • 鼎》 ②动词:接近,到位。 即位 即景生情 / 若即若离 匪来贸丝,来即我谋。——《诗 • 卫风 • 氓》 公即位。——《春秋 • 桓公元年》 及庄公即位,为之请制。——《左传 • 隐公元年》 昭帝即位。——《汉书 • 李广苏建传》 山行即桥。——《史记 • 河渠书》 即其帐中斩宋义头。——《史记 • 项羽本纪》 安斄王即位。——《史记 • 魏公子列传》 神即形也,形即神也。——范缜《神灭论》 夜半,童自转,以缚即炉火烧绝之。——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 ③动词:是,就是。 即刻 即日 即时 / 非此即彼 民死亡者,非其父兄,即其子弟。——《左传 • 襄公八年》 即时诛灭。——《汉书 • 李广苏建传》 梁父即楚将项燕。——《史记 • 项羽本纪》 即日因留沛公。——《史记 • 项羽本纪》 即此风云佳,孤觞聊可命。——南朝齐 • 谢朓《赋贫民田》 ④连词:就算是,纵然。 即便 即或 即使 即有不称。——汉 • 刘向《列女传》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,国胡以相恤。——汉 •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 公子即合符。——《史记 • 魏公子列传》 ⑤副词:就。 即将 即兴 / 当即 立即 即谋单于。——东汉 • 班固《汉书 • 李广苏建传》 王即临之。——晋 • 干宝《搜神记》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。——晋 •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 处即刺杀虎。——《世说新语 • 自新》
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