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着 |
字源 | “着”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一级字(第 2398)字形图解图片 着 造字法:会义 解字参考: 箸 著 者 “着”的拼音和发音口型zh 的发音要领:发音时,舌尖上翘,抵住硬腭前部,有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,从缝中挤出,摩擦成音。 ù 的发音要领:发音时,嘴唇拢圆,突出成小孔,舌面后部隆起,声带颤动。 “着”的同族字表地部 植物篇 竹族(竹族共计153字)上一字头:著 下一字头:箭
“着”的字形演变“着”的字源解说“箸”是“著”和“着”的本字。者,既是声旁也是形旁,是“煮”的省略,表示煮熟的食物。箸,金文(竹,借代竹制餐具)(者,即“煮”,代表熟食),表示将竹制餐具插在熟食上。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,将金文字形中的“者”写成。籀文写成象形字,字形像两根筷子。有的籀文用“力”(使劲)代替“者”(煮熟),表示手指将筷子用力夹紧,以夹取食物。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,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。俗体隶书误将“竹字头”的写成“草字头”的。草体的俗体隶书将“草字头”草写成两点一横的。楷书承续草体隶书字形。有的楷书误将“日”写成“目”。造字本义:动词,古人在宰牲或祭祀的日子,将筷子插在煮熟的猪头或其它兽头上,以示敬请祖先和神灵钦享他们虔诚的供献。“着”的字形,从“箸”演变到“著”,再从“著”演变到“着”,已面目全非,但在文言、半白话、现代汉语中使用活跃,读音与含义,都极为复杂而多变。 附一 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 箸,饭攲也。从竹,者声。 附二 白话版《说文解字》: 箸,吃饭时用来夹菜的筷子。字形采用“竹”作边旁,采用“者”作声旁。 “着”的字义引申“着”的词汇分类①本义,动词:将筷子插在煮熟的香肉上,敬请祖先神灵钦享 zhù 。 本义消失 ②动词:突显,突出,明显,显著 zhù 。 该义项多由“著”代替(着重) 箸,同着。——《广韵 • 御韵》 致忠信,箸仁义,足以间竭人矣。——《荀子 • 王霸》 大圣作治,建定法度,显箸纲纪。——《史记 • 秦始皇本纪》 ③动词:插入,刺入,穿入 zhuó 。 着衣 着装 / 衣着 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——晋 • 陶潜《桃花源记》 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难着。——唐 • 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 先同稚子舞,更着老莱衣。——唐 • 李白《赠历阳褚司马》 恂常私着胡服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穿一领布衣,着一对草履。——元 • 马彦良《一枝花 • 春雨》 说着了小服,从西门进来了。——《二刻拍案惊奇》 ④动词:接触,触及,碰触到 zhuó 。 着边 着床 着地 着陆 着笔 着棋 着落 着力 着手 着眼 着意 着实 / 犯不着 够不着 管不着 用不着 不着边际 上不着天,下不着地 牧童敲火牛砺角,谁复着手为摩挲。——唐 • 韩愈《石鼓歌》 野船着岸又春草,水鸟带飞夕阳。——唐 • 朱庆余《南湖》 自劾,退归,用不着风云气。——元 • 张养浩《朝天曲》 手足无可着处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 • 游黄山记》 只因用人不着,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。——《水浒全传》 ⑤动词:依附,附在表面,使依附 zhuó 。 着墨 着色 着生植物 / 附着 生活无着 画蛇着足无处用,两鬓雪白趋尘埃。——唐 • 韩愈《感春》 ⑥动词:蔓延,滋生,产生,萌生 zháo 。 着慌 着急 着紧 着忙 着恼 着迷 着魔 着火 着凉 着想 着火点 / 点着 火着得很旺 着迷本是伊 之祸,辜恩非是咱之过。——元 • 周文质《蝶恋花 • 悟迷》 自我嫁我的女孩儿,为此着恼。——元 •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 打麻儿香……火烧即着。——明 • 马欢《瀛涯胜览 • 蒲剌加国》 栎炭灰成花烧之,有墨处着,无墨处不着。——明 • 周履靖《群物奇制 • 文房》 以火煮令一着一灭。——《物类相感志》 惟有垂泪,十分着急。——《镜花缘》 ⑦助词:表示动作正进行或状态持续中 zhe 。 / 挨着 打着 饱着 饿着…… 猜着 想着 等着 执着(zhí zhe / zhí zhuó) 朝着 沿着 好着 美着…… 看着 听着 说着 累着 睡着……走着瞧 怎么着 道着姓名人不识。——唐 • 白居易《恻恻吟》 手执着饯行杯,眼阁着别离泪。——元 • 关汉卿《沉醉东风》 你可便记着,便休要忘了。——元 • 刘庭信《朝天子 • 赴约》 宝丫头怪着呢!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。——《红楼梦》第七回
附注:“执着”(zhí zhe)中的“着”是助词,表示“执”的持续状态,念作轻声的 zhe,但在普通话中通常被念作阳平的 zhuó ,目的是强调“着”。
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