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形图解图片
耎
汉字 | 耎 |
字源 | “耎”的字头图解字形图解图片 耎 造字法:会义 解字参考: 人 大 需 濡 懦 嫩 仁 “耎”的拼音和发音口型n 的发音要领:发音时,舌尖抵住上牙床,气流从鼻腔通过,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,声带颤动。 uò 的发音要领:由u到o,介音u轻短,表示舌位滑动的起点,o清晰响亮。 “耎”的同族字表人部 人体篇 人族(人族共计335字)上一字头:儒 下一字头:偄
“耎”的字形演变“耎”的字源解说“需”是“濡”和“儒”的本字;“耎”是“需”的异体字;“偄”是“儒”的异体字。需,金文(大,成人)(水,汗),表示一个人腋下、腹背出汗。有的金文误将“大”字上部的和“水”写成了“雨”,误将“大”字下部的写成了“天”。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“天”写成“而”,导致字形面目全非。篆文异体字“耎”写成“而、大”会义的结构。造字本义:形容词,体虚盗汗,软弱无力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“而”写成,将篆文字形中的“大”写成。古籍多以“儒”或“儒”代替“耎”和“偄”。 附一 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 耎,稍前大也。从亣而聲,讀若畏偄。 附二 白话版《说文解字》: 耎,前端稍大于后端。字形采用“亣”作边旁,采用“而”作声旁,读音像读“畏偄”的“偄”。 “耎”的字义引申“耎”的词汇分类①本义,形容词:体虚盗汗,软弱无力。 本义由“濡”代替 ②形容词:身体软弱无力的。 该义项多由“儒”或“懦”代替 耎,弱也。——《广雅 • 释诂一》 耎,音懦,义同。——《字彙 • 而部》 数以耎脆之玉体犯勤劳之烦毒,非所以全寿命之宗也。——《汉书 • 王吉传》 仆虽怯耎欲苟活,亦颇识去就之分矣,何至自湛溺累绁之辱哉!——《汉书 • 司马迁传》 泉沙耎卧鸳鸯暖,曲岸廻篙舴艋迟。——唐 • 李贺《南园十三首》 人有惧心,精锐销耎。——《资治通鉴 • 汉成帝永始元年》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