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聽 |
字源 | “聽”的字头图解字形图解图片 聽 造字法:会义 解字参考: 耳 口 聖 德 聪 听 “聽”的拼音和发音口型t 的发音要领:发音时,舌尖抵住上牙床,憋住气后,突然离开,气流从口中迸出。 īng 的发音要领:发音时,舌尖触下齿龈,舌面隆起至硬腭,鼻腔共鸣成声。 “聽”的字形演变“聽”的字源解说“”是“聽”的本字。,甲骨文(耳朵)(两个“口”,群众言论),表示耳向众口,即尊重他人意见,对众人的观点用耳用心。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。有的金文将耳朵形状写成,并加“生”,疑“生”是对“壬”(即“任”的本字,能力)的误写,表示在远古时代,对他人观点用耳用心,是重要的观察、明辨、学习、包容的能力;同时加“十口”,强调对待众口众舌的谦逊态度。篆文写成“聽”,省去金文字形中的“口”,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,将金文字形中的“生”写成“壬”,同时加(“德”的省略),表示谦虚对待他人意见是重要的品质,强调“兼听养德”。造字本义:动词,竖起耳朵聆听别人说话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,将篆文字形中的“壬”写成“王”,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。古籍多以“聽”代替“”。《汉字简化方案》用字形简单的同音字形“听”合并代替字形复杂的“聽”。 附一 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 聽,聆也。从耳、,壬聲。 附二 白话版《说文解字》: 聽,聆听。字形采用“耳、”作边旁,“壬”作声旁。 “聽”的字义引申“聽”的词汇分类①本义,动词:用耳朵接受他人说的话。 聽从 聽取 聽话 聽课 聽讲 聽说 聽写 聽证 聽觉 聽力 聽事 聽政 聽众 聽说读写 / 幻聽 聆聽 窃聽 倾聽 聽,聆也。——《说文 • 耳部》 公曰:嗟,我士,聽无哗。——《书 • 秦誓》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,夫子式而聽之。——《礼记 • 檀弓下》 应沉数州没,如聽万室哭。——唐 • 杜甫《三川观水涨二十韵》 ②动词:接受,吸收,采纳,顺从。 聽便 聽凭 聽任 聽差 聽审 聽讼 聽诊 聽从 聽候 聽信 聽其自然 聽天由命 聽之任之 / 闭目塞聽 曾是莫聽,大命以倾。——《诗 • 大雅 • 荡》 一曰貌,二曰言,三曰视,四曰聽,五曰思。——《书 • 洪范》 且轸欲去秦而之楚,王何不聽乎?——《战国策 • 秦策一》 士尉以证靖郭君,靖郭君不聽,士尉辞而去。——《战国策 • 齐策一》 静郭君辞,不得已而受,十日谢病,强辞,三日而聽。——《吕氏春秋 • 知士》 神是以宁,民是以聽。——《国语 • 周语下》 民固骄于爱,聽于威矣。——《韩非子 • 五蠹》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,则将有百里之聽。——《荀子 • 议兵》 被之以刑,民始聽。——《逸周书 • 周祝》 众之服自此,故聽且速也。——《礼记 • 祭义》 正岁,令于教官曰:“各共尔职,脩乃事,以聽王命。——《周礼 • 地官 • 大司徒》 君之所以明者,兼聽也;所以闇者,偏信也。——《潜夫论 • 明闇》 其议民欲徙宽大地者,聽之。——《汉书 • 景帝纪》 而大臣归咎于刑狱之滥,陛下聽之,故肆赦天下以为禳救。——《宋史 • 苏舜钦传》 不愿从者,聽之可也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八回
许慎爱忽悠 评论“聽”字网页 2019-06-09 11:26:03 聽 右上角的 十/四 是直,直广韵di。聽 就是下知民心,上达(直)聖 聽,知荣恥,知人善任。不得不说这个繁体的 聽 包含了太多意思在里面,等于 聖+恥+德+任,不如原始的 耳口 或 听 简单了。 这个复杂的 聽 字,反应了文人对主上 成为 聖上明君 行德政的一种期待。 许慎爱忽悠 评论“聽”字网页 2019-06-09 11:20:43 聽 右上角的 十/四 是直,直广韵di。聽 就是下知民心,上达(直)天聽,知荣恥,知人善任。不得不说这个繁体的 聽 包含了太多意思在里面,等于 聖+恥+德+任,不如原始的 耳口 或 听 简单了。 海恩 评论“聽”字网页 2019-02-07 05:20:39 感谢十里春风提醒!白话说文确实有输入编辑的失误。已修改。 十里舂风 评论“聽”字网页 2019-02-06 07:43:47 说文白话版解说有误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