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”的字头图解

国家通用规范级字(第 1632)
字形图解图片
造字法:指事
解字参考: 舌 言

”的拼音和发音口型

yīn

y 的发音要领:发音时,嘴微张成扁平状,舌尖抵住下齿龈,舌面抬高,靠近上硬腭,声带颤动。

īn 的发音要领:发音时,先发i的音,然后舌尖抵住下门齿背,舌面渐至硬腭,气流从鼻腔泄出,发n的音。

”的同族字表

人部 人体篇 舌族(舌族共计232字)
上一字头:舌
下一字头:诗
    舌 音 诗 词 谱 谚 谊 谜 谛 讳 谥 谁 證 诸 譻 谍 諆 谶 诨 諟 诰 韶 韹 诀 调 訸 谐 误 诏 言 语 话 说 讲 谈 议 论 谓 譬 证 诵 读 访 诣 请 许 诺 誓 变 讴 誉 诩 记 訒 认 识 该 信 訫 谅 谢 谦 警 诫 训 诲 谪 让 课 诱 謿 讽 谏 谆 诠 译 誊 诤 诘 订 询 诊 试 设 计 谋 谗 谄 讥 诬 诽 谤 诟 谩 诅 诮 诋 谑 讪 讧 诡 谲 诈 詤 谎 诛 讨 谴 讯 诉 讼 护 讶 誩 譶 誻 訇 譟 訬 譣 詽 訄 詄 诎 訾 訿 誂 謑 诃 謮 訽 谇 謼 諕 讻 訆 讦 詻 譭 詯 誇 譹 譀 诳 謷 谖 诓 谝 讹 譌 詑 诼 讘 诇 谟 谣 譒 谮 诌 谰 讵 謓 譺 諰 评 诔 謜 诂 註 謥 谯 讫 譔 謄 誌 詺 谙 誃 谂 谭 谒 谧 謦 讌 谀 诒 誐 諵 讚 诧 谔 谘 诹 諈 诿 讬 詇 詷 詥 戠 護 誧 詶 誎 訹 诶 誋 讣 舓 舐 舔 諠 谕 謇 謍 謘 誖 詪 謉 诙 诐 訦 谌 诚 谨 讷 详 诞 谬  谵 詹

”的字形演变

”的字源解说

同源,后分化。,甲骨文是指事字,字形在上加几点指事符号,表示所言说的内涵,即语里的心声。金文则将一点指事符号加在中,表示所言所诉。造字本义:名词,说出的话,话语中包含的心声篆文承续金文字形。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舌状写成立”

附一 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

音,聲也。生於心,有節於外,謂之音。宮商角徵羽,聲;絲竹金石匏土革木,音也。从言,含一。凡音之屬皆从音。

附二 白话版《说文解字》:

音,人声。生于内心的相象,在外形成节奏旋律,称之为“音”。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表示的是五个声调;丝、竹、金、石、匏、土、革、木等不同质地乐器发出的,叫作“音”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像“言”中含“一”。所有与音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音”作边旁。

”的字义引申

”的词汇分类

①本义,名词:说出的话,话里心声。  音标 音调 音节    音素 音位    音信 音讯    音译    音容笑貌  /  福音 佳音

口音 乡音    声音    单音词 复音词    

,声也。生于心,有节于外。谓之。——《说文》

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声成文,谓之。——《礼记 • 乐记》

无改。——唐 • 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

谬也。——宋 •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
②名词:声响。  音波 音响 音像    音叉    音长 音频 音速    音障    

鸡狗之相闻。——《庄子》

清越。——宋 •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鸟兽迹。——清 • 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
③名词:乐声。  音乐    音程 音高 音耗 音阶 音量 音强 音色 音质 音准    音符 音名    音律    音区 音域  /  乐音 

莫不中。——《庄子 • 养生主》

,乐之舆也。——《左传 • 昭公二十一年》

赵王好。——《史记 •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。一说笙、祝、鼓、箫、琴、埙、钟、磬也。——《白虎通 • 礼乐》

上晓律。——宋 • 王谠《唐语林 • 雅量》


  • 缘归    评论“”字网页    2020-02-16 23:42:51来自PC端
    古体“音”字形含“舌”字形。
    《灵枢·忧恚无言篇》:“舌者,音声之机也。”故“音”字强调声音的产生或来源,衍义:音律,声响,音乐等
缘归  回复  缘归    2020-02-17 00:56:01来自PC端
《道德经》云:“大音希声”。如果“音”与“声”同义,为何不以“大音希音”?余以为“声”强调:声音的传递
  • 图南    评论“”字网页    2019-05-02 05:41:12
    角徴宫商羽,今谓调,别之以振动频率;丝竹金石之别今谓音色,别之以泛音旋律;故谓声之有节于外,应于不同材质者谓音。
  • 青松堂    评论“”字网页    2019-04-22 11:36:15
    “音” :上辛 下口含一。辛:表铃 ,成熟,灵秀。 “口含一”代表:人要发声必然“喉”“牙”“舌”“齿”“唇”,舌头必然要弹击动作 ,喉部送气与不送气 唇部轻重 牙与齿 清浊等有关。大概是在:在乐器伴奏下婉转悦耳。《说文》:“一”表“道”。//////辛见“辛”
  • 只爱燕燕    评论“”字网页    2019-04-21 09:23:04
    音,被凿子刺伤(有血滴)后的叫声(口)。
  • 黄文护    评论“”字网页    2019-01-24 15:59:55
    音是由舌头的运动技巧引出的,指说话的音量、方言的口音、发音的音准等等这些,然后慢慢引申出别的相关意思。后世音声二字混用,是没文化的不严谨时代的俗人干的。声字的甲骨文你看看,是乐器、口腔所发出的,用耳欣赏的,有旋律的歌声乐响,至少也是声情并茂的配乐诗朗诵。言字的甲骨文应该是“由人舌发出的说辞,言论“。
  • 复婴    评论“”字网页    2018-12-21 18:56:11
    指事。从言含一。甲骨文“言、音”互用,金文、小篆在“言中加一横,表示所发之音。本义:发音。音色、音调、音阶等。声就是声响。
  • 复婴    评论“”字网页    2018-12-21 18:55:08
    指事。从言含一。甲骨文“言、音”互用,金文、小篆在“言中加一横,表示所发之音。本义:声音。
  • 复婴    评论“”字网页    2018-07-20 19:11:28
    音:本意是指心声,强调说话的真实内容、含义。声,指物理的声波这种现象。
  • 松夏    评论“”字网页    2017-02-23 22:38:07
    【趣解漢字】:說音與樂、藥(第3部分): 這是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。講的是五千年前的一場正邪大戰。仁慈愛民的黃帝受到各方的擁戴,成為了中原的共主。但是北方的蚩尤認為自己銅頭鐵腦,力大無窮,天下的共主應該是他才對,便帶著妒忌與仇恨,不斷的和黃帝對抗。兩軍長期的征戰,使得百姓痛苦不堪。這件事情黃帝看在眼裡既著急又難過。一天晚上,天帝的使者來到了黃帝的夢中,使者告訴黃帝,以牛皮製鼓,鼓聲能克制銅頭鐵腦。黃帝醒來後便傳令工匠,用牛皮做了八十面大鼓。幾天之後,當兩軍再度對仗時,鼓聲齊鳴撼動天地,蚩尤被震得頭痛欲裂,丟下大刀在地上不斷的翻滾,而蚩尤的部下則被震得魂飛魄散,非死即傷。當黃帝看得正高興時,回頭一看連自己的士兵也都奄奄一息,昏倒在地。於是,趕緊召來樂師,希望能想出醫治的辦法。樂師來了之後,便把士兵弓箭上的弦解了下來,綁在木頭上,然後彈出悠揚的樂聲,安撫這些傷亡士兵們受創的心靈。不久之後,士兵們就神奇的甦醒了過來,倉頡看到了這個景象就造了一個“樂”字。 “樂”就是像徵可以治病的聲音或樂器,後來人們發現許多植物也可以用來治病,於是就在樂字上加了一個草字頭。這時藥和樂就分開了,這就是藥字的由來。
  • 松夏    评论“”字网页    2017-02-23 22:27:54
    至於“樂”,“樂”和“藥”是同字,中國人很早就知道音樂可以治病。所以一開始,藥這個字的重心是“樂”,在更早的甲骨文中藥和樂是沒有什麼區別的。“樂”在這三個甲骨文中都是把絲絃(幺*2,U+221B6,說文解字:微也。从二幺, “象形字典”是無U+221B6(打不出)。)掛在木頭上,是一種原始的絃樂器。再來看這三個金文,結構都是二條絲繩和一個木字,第一個樂下面的木少了樹枝,第二、第三個樂的絲繩(幺*2,U+221B6,說文解字:微也。从二幺。)中間多了一個白字,這個白指的並非白色,而是撥絃、調絃的器具。當“樂”的音樂治病消失後,再加“艸”,加強了草藥治病的意味,另造“藥”代替.現代人看“藥”這個字是看到上面的草藥治病。古人有以“五音”來治療“五病”的音樂療法,即“宮商角徵羽”。現在,它的功效已經漸漸被人遺忘了.
  • 随便看

     

  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    

    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更新时间:2025/4/14 9:34: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