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躬 |
字源 | “躬”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一级字(第 1972)字形图解图片 躬 造字法:会义 解字参考: 身 弓 躳 竆 窮 “躬”的拼音和发音口型g 的发音要领:发音时,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,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,爆发成音。 ōng 的发音要领:发音时,先发o的音,然后舌根后缩抵住软腭,舌面隆起,嘴唇拢圆,鼻腔共鸣成声。 “躬”的字形演变“躬”的字源解说弓,既是声旁也是形旁,表示弯曲。躬,篆文(身)(弓,弯曲),表示弯腰曲背。篆文异体字用“吕”(脊椎)代替“弓”,强调弯曲脊背。造字本义:动词,弯腰曲背。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,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。古籍中“躬”与“躳”并用。 附一 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 躳,身也。从身,从呂。躬,躳或从弓。 附二 白话版《说文解字》: 躳,身体。字形采用“身”作边旁,采用“呂”作声旁。躬,这是“躳”的异体字,采用“弓”作边旁。 “躬”的字义引申“躬”的词汇分类①本义,动词:弯腰曲背。 躬身 躬身行礼 躬身下拜 / 鞠躬 三鞠躬 卑躬屈膝 鞠躬尽瘁 躬,身屈也。——《直音篇 • 身部》 桓公变躬迁席,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?”——《管子 • 霸形》 臣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——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 躬身不要拜,唱喏直身立。——宋 • 吴自牧《梦粱录 • 车驾诣景灵宫孟飨》 我鞠躬不敢息。——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 (八戒)把腰一躬,就长有八九丈长。——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九回 ②名词:身体,全身。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(谨躬 直躬 圣躬) 躬,身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躬,身也。——《尔雅 • 释诂上》 吾党有直躬者。——《论语》 尔所弗勖,其于尔躬有戮。——《书 • 牧誓》 信圭矦守之,躬圭伯守之。——《考工记 • 玉人》 百姓愁苦,靡所错躬(指安身)。——《汉书 • 元帝纪》 见南郢之流风兮,殒余躬于 沅、 湘。—— 汉 • 刘向《九叹 • 远游》 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,躬胝无胈,肤不生毛。——《史记 • 司马相如列传》 ③名词:自身,亲身,自己,自我。 躬亲 躬行 躬耕 躬先士卒 躬行实践 躬自菲薄 / 反躬自问 反躬自省 事必躬亲 躳,亲也。或从弓。——《集韵 • 东韵》 不能反躬。——《礼记 • 乐记》 已躬命之。——《仪礼 • 士昏礼记》 静言思之,躬自悼之。——《诗 • 卫风 • 氓》 命之不易,无遏尔躬。——《诗 • 大雅 • 文王》 弗躬弗亲,庶民弗信。——《诗 • 小雅 • 节南山》 宗子无父母之命,亲皆没,己躬命之。——《仪礼 • 士昏礼》 王若行之,将妨于国家,靡王躬身。——《国语 • 越语下》 百官之非,宜由联躬。——《史记 • 教本纪》 圣人既躬明悊之性,必通天地之心。——《汉书 • 刑法志》 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。——三国 • 蜀 •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 童子何知,躬逢胜饯。——唐 • 王勃《滕王阁序》 躬以简俭为天下先。——宋 • 王安石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》 伏惟太祖,躬上智独见之明,而周知人物之情伪。——宋 • 王安石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》 榆林杜君韬武,以武爵贵介公子,躬上将之姿。——明 • 汤显祖《骚苑笙簧序》 史公治兵,往来 相城,必躬 左公弟,候太公、太母起居。——清 •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