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鄢 |
字源 | “鄢”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二级字(第 5351)字形图解图片 鄢 造字法:会义 解字参考: 邑 焉 於 “鄢”的拼音和发音口型y 的发音要领:发音时,嘴微张成扁平状,舌尖抵住下齿龈,舌面抬高,靠近上硬腭,声带颤动。 ān 的发音要领:发音时,先发a的音,然后舌尖逐渐抬起,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。 “鄢”的同族字表人部 建筑篇 邑族(邑族共计66字)上一字头:鄂 下一字头:邛
“鄢”的字形演变“鄢”的字源解说焉,既是声旁也是形旁,表示候鸟长途迁徙。鄢,篆文(焉)(邑,城邑),表示候鸟迁徙中落脚之地。造字本义:名词,拥有大片湿地、适合迁徙的候鸟中途停歇的地方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,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。 附一 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 鄢,南郡縣,孝惠三年改名宜城。从邑,焉聲。 附二 白话版《说文解字》: 鄢,南郡的一个县,孝惠三年时改名为宜城。字形采用“邑”作边旁,采用“焉”作声旁。 “鄢”的词汇分类鄢郢
鄢,鄢陵县名,在颍川。——《集韵 • 僊韵》 (周代国名。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) 鄢,南郡宜城,二志同。前志曰:宜城,故鄢。惠帝三年更名。——清 • 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 • 邑部》 (春秋时楚国别都,今湖北省宜城市) 郑伯克段于鄢。——《春秋 • 隐公元年》 (周代国名。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) 昔鄢之亡也由仲任。——《国语 • 周语中》 (周代国名。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) 楚两用昭、景而亡鄢、郢。——《韩非子 • 难一》 (春秋时楚国别都,今湖北省宜城市) 迁赖于鄢。——《左传 • 昭公四年》 (春秋时楚国别都,今湖北省宜城市) 及鄢陵,登城见之。——《左传 • 文公七年》 (春秋时莒邑,今山东省沂水县) 莫敖使徇于师曰:“谏者有刑。”及鄢,乱次以济。——《左传 • 桓公十三年》 (湖北省保康县西蛮河) 王乘舟将欲入鄢。——《史记 • 楚世家》 (春秋时楚国别都,今湖北省宜城市) 遂召胜,使居楚之边邑鄢,号为白公。——《史记 • 伍子胥列传》 (春秋时楚国别都,今湖北省宜城市) 楚之鄢都一曰郢,与莒鄢、郑鄢异。——宋 • 罗泌《路史 • 国名纪丙》 (春秋时楚国别都,今山东省沂水县)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