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恒” 指长久, 固定不变。 甲骨文写作 “、 ” , 上下二横表示天地,中间 “月” 字表示月亮,会意月亮生于天落于地,天长地久。其中甲骨文2在外围加一“弓” , 表示读音。 金文写作“、 、 ” , 除金文1保留甲骨文字形外,2-3另加一 “心” (忄)符,注入了恒心义。“说文古文”写作 “” , 有人称是人乘一叶舟往返于天地间。听来美妙浪漫, 其实是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传写中的变形。小篆据此写作 “” 。楚帛书、隶书( 《樊敏碑》等)分别写作“、 ” 。
注: 传说中的月宫女神 “嫦娥”在汉代前称“姮娥” ,为避讳汉文帝刘恒之名,改为 “嫦” 。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《大道图》 (局部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