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眔” (读dà)应是 “泪” 字的古文。甲骨文、金文及小篆分别写作“、 、 、 、 、 、 ” , 字形跨越千年之久, 但结构几乎没有变化,均像从眼目中淌下泪水的情景。《说文》称此字是 “目相及也” ,不确。也有学者认为是涕泗之 “涕” ,虽字形不符,但字义可通。隶书写作 “” , 本来形义具佳, 后又另制 “淚” 字, 成 “从氵, 戾声”的形声字。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