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疐” 本义是遇阻停滞、滞留。《说文》 : “疐,碍不行也。” 当是“滞”字的另写。 甲骨文写作“ 、 、 ” , 像在长有农作物的农田中,下有 “”者表示足, 在缓慢行进。 金文、 小篆写作 “、 ” , 农田义未变,强化了下边的脚步,用 “止” (趾、脚)和 “足” 直接表达行进在农田义。一说是送葬人待的孝帽,行之迟迟,不确。还有学者称疐是“铚” 的初文,存参。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