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色” 指人的脸色,神情。《说文》 : “色,颜气也。” 甲骨文写作“
” 。 “
” 是人下跪; “
” 是“刀” , 也表示持刀的人。 会意人在刀的威胁下,脸变色,或看人(持刀人)的脸色。《楚简》将“刀”写成“爪”(手), 跪人亦无形。 “说文古文”写作“
” , 由 “疑、首、 彡”组成, 虽可理解为面色犹疑, 但毕竟与甲骨文不合。小篆保留了 “
” (人)形, 跪人形( 卩)依稀可见,可会意在人的压抑下,人变色。隶书(汉《校官碑》 )写作“
” , 恢复了 “刀” 和“跪人”结构, 但已成为今文。
![](Images/zgxxzdd/R201211015.0491.19[03411515c1b5].jpg)
![](Images/zgxxzdd/R201211015.0491.20[66232e2342ce].jpg)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