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逋” 本指逃亡。《说文》 : “逋,亡也……,籀文逋从捕。” 金文分别写作 “
、
” , 虽字形有一定差别, 但均用了表示走义的 “辵” (读chuò,即辶,俗称走之); 而用作声符的 “甫” 除起读音作用外,本身也有遍布之义。 “甫” 字甲骨文写作 “
” , 象田中遍植苗株形。 与表示走的“辶” (辵)合起来,正可会意逃亡者到处流窜的情景。“说文籀文” 写作“
” , 在辵旁加一捉捕的 “捕” , 字义更加明确是捉捕逃犯。 小篆规范为“
” , 将“辵”改为 “走” 。 隶书写作 “
” , 已无形可象。

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