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重” 是分量大,与 “轻” 相对,引申厚、浓、大等义。《说文》 :“重, 厚也。 ”早期的 “重”字金文写作 “
” 和“
” 。 上面是 “人”形。“人” 字甲骨文写作 “
” , 金文写作 “
” , 小篆写作 “
” , 都是人的侧身象形字。 下边是“東”字。 “東” 字甲骨文写作 “
” , 是两头扎住绳子,装满东西的口袋形,用人背负大口袋来表示沉重的 “重” 。此时的“重”是会意字。后期的金文下加一土地的 “土”字,用 “天高地厚”使“重” 字具有 “厚重” 义。小篆将“人” 和 “土”合成“壬” 。由此成为“从壬,东声”的形声字。隶书(汉《曹全碑》 )以平直的笔画改变了小篆的圆弧笔画,人和口袋都失形。但变为 “千里” (隶书的 “重”是上“千”下“里”结构)的字素不仅含有厚重义,还增加了广大义。这就是汉字的奇妙处。
![](Images/zgxxzdd/R201211015.0784.48[06770d15b1af].jpg)
![](Images/zgxxzdd/R201211015.0784.49[69e90822a2d0].jpg)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