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坐 |
字源 | 坐zuò 畱;留; 甲骨文;金文1;金文2;说文古文;古陶文;小篆坐;小篆留;隶书坐;隶书坐;隶书留 “坐”是人的止息方式之一。 《说文》: “坐, 止也。 从土, 从畱省(省去 “畱”下边的 “田” ) , 土, 所止也。 此与畱同意。 ” “留, 止也。 ”古人曾以跪代坐, 甲骨文和古陶文写作 “、 ” , 象二人(或三人)在田间休息。此字后演化为 “畱” , 且义随形变。 “说文古文”写作 “” , 象二人在土上(在土在田字义相同)的形状, 是“坐” ()字的原始字形。 小篆在规范笔画时, 失去人坐的形状, 写作“” , 致使隶书(汉《史晨碑》 )在变革笔画时将二人写作二“口” 。《袁博碑》将二口写作二“厶” ,直到楷书才恢复了 “坐” 形。 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