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丯”是古人用刀在木上刻划,记载事物的方法,与“结绳记事”异曲同工。 甲骨文写作 “” 。 中间一 “丨 ”表示去掉枝杈和根须的木, 三斜划表示刻痕。 “丯”加 “刀”成 “㓞” 。 《说文》: “㓞, 巧也。从刀, 丯声。 ” 因“丯”是在木上刻画,所以又加 “木” 成 “栔” 。《说文》: “栔,刻也。”又因最初的卜辞甲文,印信节符都是用刀刻画的,所以又把重要文书、案卷都称作“契” , 如地契, 卖身契等。 小篆分别写作“、 、 、 ” 。汉简、隶书分别写作“、 、 ” 。
图为 “象形字书画” 造形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