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宠”是尊崇,宠爱。商甲骨文的“宠”字,上边的“
”(读yǎn )是早期人类居住的岩崖形,也是简陋的房屋居所(广);里边是一“龙”形,“龙”是古人最尊崇的动物形象,也是图腾时期的崇拜物。周金文的房屋形状有所改善,写作“
、”(宀,读mián),已是标准的房屋宫室形。“龙”形基本保持了甲骨文的形状。其中一字将“龙”头变成小儿头,且加一“玉”字。小儿和玉都是古人最宝贵者(详见“宝”释),由此使“宠”字增加了宠爱意。此时的“宠”属会意字。秦小篆随着字形的规范化,将象形的“龙”确定为“龍”,将从“宀”和从“广”的分成“宠、庞”两个字。“庞”则专指高大的房屋,转指人面、脸庞。隶书(汉《樊敏碑》等)随之写作“
、
”。今简化字写作“宠、庞”。
![](Images/zgxxzdd/R201211015.0084.49[0696d615b1b2].jpg)
![](Images/zgxxzdd/R201211015.0084.50[6a08ed22a2c7].jpg)
图为“象形字书画”造形